9月11日,广州开发区、黄埔区2025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大会(以下简称“生态大会”)举行,大会以“破界·融合·智变”为主题。会上,可信AI先进赋能平台“湾区智城”正式发布009配资,定位为面向黄埔区内企业的普惠AI赋能平台。借助该平台,企业不仅可享受更低的算力成本、更可信的数据支撑,还可安全自由地开发和交易AI智能体和数据产品。
同时,广州开发区、黄埔区也将通过“湾区智城”可信AI先进赋能平台,有效沉淀运用各大产业链上的数据资源,逐步映射成AI时代的“虚拟开发区”,推动广州开发区“产业数字化”“数字产业化”协同发展。
全国首创可信AI先进赋能平台
黄埔率先探路AI新基建
今年,AI智能体以惊人速度进化,从“有问即答”走向“主动执行”。但不少中小企业也陷入了“AI焦虑”,一方面担心错失技术红利,另一方面又面临着成本投入大、研发门槛高等问题。科学城集团旗下数科集团相关“湾区智城”平台负责人郭智聪分析道,在千行百业的大模型井喷之时,也相应产生数据噪声、语料投毒、模型幻觉等新型风险。
广州开发区、黄埔区内企业数量众多,规上企业数量稳居全市第一,各大产业集群每日产生海量数据。广州开发区、黄埔区紧抓人工智能发展重大机遇,聚力打造立足黄埔、辐射湾区的AI产业共性平台。
本次生态大会主办方——科学城集团近年来一直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,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。本次推出的“虚拟开发区”在全国首创建设“湾区智城”可信AI先进赋能平台,创新突破数据的应用和流通壁垒,形成区内新型产业集聚和产业引导的创新平台。
“湾区智城”的核心特质是“可信”,为数据交换、流通和共享创造一个安全可控的环境,将可信算力服务、可信智能体服务与可信数据空间融于一体,通过融合“数据、算力、场景”等关键要素,激活区内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场景价值,探索人工智能产业“中试场”,最终形成“数据筑基、场景赋能、模型落地”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模式。
赋能千行百业
企业可获AI定制方案,还能“边用边赚”
“湾区智城”的运营逻辑,是以打造广州开发区、黄埔区“半公益、半市场”的国有平台为纽带,形成“产业数据沉淀—大模型训练—跨行业赋能—新数据反哺—AI产品流通交易”的正向循环,为中小企业提供使用AI的高性价比落地方案。
围绕这一机制009配资,“湾区智城”计划打造五大中心,即可信AI算力服务中心、产业孵化中心、可信AI中试基地、可信AI创新中心、人才孵化中心,并以需求为导向培养人工智能产业人才。
算力是AI走向落地应用的第一步,目前“黄埔1号”智算推理集群一期项目已投入使用,可支撑大规模模型的训练和推理。广州开发区、黄埔区还率先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,落地全省首个“东数西算”结对子合作。该区还派发1000万元“算力券”,进一步以“平价算力”助力AI项目先起跑、再加速。
进入“湾区智城”,企业将获得“一站式”AI定制方案。基于海量的数据资源和广州数据交易所(黄埔)服务专区等资源,“湾区智城”可为客户提供数据分析、数据挖掘、数据咨询、数据资产入表、数据交易等数据全栈服务,并提供图形化开发工具、行业知识图谱、测试数据沙箱等开发和测试环境,帮助企业开发大数据产品,并持续向大模型“喂料”训练,让AI智能体越用越聪明。
在“湾区智城”,企业可以将训练出来的AI行业模型以及基于此开发的智能体进行“上架”交易,真正实现“边用边赚”。“湾区智城”平台还可把每一次落地后的数据经过脱敏处理后,沉淀为标准化数据产品。
“我们希望提供低门槛的研发平台,企业可享‘零租金算力+营收分成’优惠扶持,实现‘带着创意进来、带着AI智能体出去’,加速把实验室里的灵感变成生产线上的新质生产力。”郭智聪表示。
科学城集团董事长向奔表示,科学城集团充分发挥旗下数科集团“主力军”作用,以平台汇聚资源、以场景牵引技术、以投资赋能创新,积极构建开放包容、协同共生的数字产业生态,促进产业集群集聚。
数字员工“智小瞳”正式亮相
探索人机协同新范式
在生态大会当天,科学城数科集团数字员工中心自主孵化的企业AI全新物种——数字员工“智小瞳”重磅亮相。作为国内首个定位第五级AGI——“组织者”阶段的产品,“智小瞳”具备理解使命、组织资源、自主行动、智能组队并交付结果的特性。
与传统AI产品不同,“智小瞳”并非简单的问答机器人,而是常驻在企业通信录中的组织成员。例如当会议冲突时,“智小瞳”能数字分身协助参会。当需要准备海量的行业资讯时,“智小瞳”将变成资讯情报助理,帮助筛选全网实时资讯。大会现场还演示了“智小瞳”自主构思会议主题、组织企业成员头脑风暴、将用户想法付诸实践等全新能力。数字员工产品研发负责人熊旭东介绍,企业数字化转型正在从传统的信息化系统建设,进入以智能体为核心的全新阶段。
会上,“湾区智城”联盟产品启动暨人工智能联合产品正式发布,腾讯、阿里云、新华三、海康威视、图灵带来了各类AI技术创新应用,从技术研发到场景应用,均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和产业潜力。
“我们不仅帮助科学城集团丰富内部各种AI场景的落地,同时也把在科学城集团里面沉淀下来的一些能力和成功方案,进一步辐射到黄埔区其他企业,从而帮整个区域里的企业,一起提升人工智能的水平,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。”腾讯云副总裁王麒表示。
“我们非常看重黄埔区强大的产业基础,希望未来借助黄埔区这样一个平台,一方面持续在智能算力层面提供技术支撑;另一方面推动我们的云计算、AI大模型能力和区内产业相结合,围绕高质量行业数据集建设、智能体创新应用等,开展一系列的合作。”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战略发展华南区总经理谢天表示。
“新华三将携手生态伙伴引入相关人工智能企业,辐射带动人工智能企业集聚和孵化,推动科学城集团成为高水平的人工智能产业引导企业,形成黄埔区区域数字经济示范效应。”新华三集团副总裁、广东代表处总经理王磊表示。
助力新兴产业找到新场景
人工智能产业聚链成势发展
广州开发区、黄埔区正以人工智能产业为引擎,构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高地。目前,该区已集聚人工智能企业219家,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,成功打造省级人工智能新兴特色园,已形成“技术突破—场景落地—产业升级”的良性循环,在智慧城市、医疗、制造等多领域催生创新应用,为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发展树立“黄埔样本”。
在产业应用层面,黄埔区已形成多个标杆性场景落地案例。以相对传统的制糖产业为例,广东天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工业生产统计建模与分析,利用AI大模型整合了制糖企业77个电表、11个水表、多产线及多系统数据,覆盖溶糖、配糖等多工序,并涉及成品、外购原料、半成品糖等复杂品类。通过岗位专家经验建模与生产环境动态适配训练,AI系统可精准生成能耗、成本、产值、销值等统计数据及分析报表,实现数据比人工更精准的突破,赢得糖业统计元老“太神奇”的赞誉。
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交汇点,广州开发区、黄埔区抢占全国AI“智高点”——在政策上,今年推出了《广州开发区、黄埔区支持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》,涵盖算力支撑、场景开放、企业培育、金融赋能等15条精准举措。AI时代,在新质生产力驱动下,广州开发区、黄埔区的产业培育逻辑已从“给厂房”“给市场”升级为“给数据”“给算力”“给场景”“给金融”。
通过这一转变,该区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、算力算法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,助力传统制造向新兴智造转型,让“虚拟开发区”不仅成为AI技术的“中试场”,更成为产业升级的“动力源”。未来,这种“人工智能+”的产业发展模式,将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,让新兴产业找到新场景,实现“1+1>2”的产业协同效应。
为支撑人工智能技术规模化应用,广州开发区、黄埔区着力夯实基础设施底座。当前正积极布局“黄埔1号”智算推理集群,并携手部署南网中试基地与数据采集训练场,构建“算力-算法-数据”全链条支撑体系。
在场景开放与生态培育方面,广州开发区、黄埔区以“给机会、给场景”的开放姿态,每年滚动开放智慧城市、智能制造、智慧医疗等领域不少于50个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应用场景,推动技术落地验证与迭代。同时,培育南网人工智能、广州数据集团等3家市级人工智能应用赋能中心,推动视源电子等8个大模型通过国家级生成式人工智能上线备案,方舟杏石等2个大模型完成广东省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登记,为企业合规创新提供坚实保障。
采写:南方+记者 刘珊
摄影:南方+记者 梁文祥
通讯员 郑嘉俊 潘妍滢 金哲 李剑锋009配资
旗开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